黄名芊,号蓝田山人,吐纳轩主,1935年生,著名画家,大漠山水画创始人,教育部属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创始人之一,中国画资深教授,中国书画研究院、中国水墨书画院名誉院长,中国(新余)傅抱石文化艺术研究会顾问,中国文化、艺术发展促进会会员,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,新疆野骆驼保护协会文化大使;中华卫视艺术风采栏目组艺术总监,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西班牙皇家艺术家协会会员。1957年考入南京艺学院,曾随傅抱石二万三千里写生,师从傅抱石、钱松嵒、俞剑华、苏天赐、陈大羽等教授,属新金陵画派名家、传人。
他谙熟传统的山水画,在傅先生“其命维新”的思想熏陶下,“溯古哲之精神,抒一己之怀抱”。艺术上主张:师造化、求学术、克庸常、鄙权术、抒真情、立我法、树大象、创自格。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先后10次走进新疆塔克拉玛干、古尔班通古特、宁夏、内蒙腾格里、内蒙巴丹吉林、陕西、内蒙、宁夏毛乌素、埃及撒哈拉、阿联酋等大沙漠写生、考察、探求。另一方面在研究艺术大家的黄宾虹、龚贤的笔墨技法中摸索出适合于表现沙漠的笔法与墨法,从而创作出“沙漠皴”和系列大漠山水作品,被文化部艺术品鉴定评估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欧阳希君誉为“中国大漠山水第一人”。
黄先生从小热爱艺术,数十年默默耕耘,矢志不渝的探索终于开拓了大漠山水画审美新境界,被我国著名美术史论家中国美术学院博导王伯敏教授、著名美术理论家中央美术学院博导薛永年教授誉为“填补中国山水画史一个空白”;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,被授予“中国画坛三十位杰出人物”荣誉称号,1997年德国卡塞尔银行出资邀请为“欧亚经济、文化研讨会”举办了个人画展,受到各界高度评价,德国《黑森周报》、法国《欧洲时报》发表题为“黄名芊山水画东西文化的桥梁”。
黄名芊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,在新疆发现大漠山水,感到大漠的独特美,在傅抱石先生“其命维新”的思想熏陶下,就开始画,在当时看见沙漠的机会也比较少,回去后画了好几年也没有一幅满意的作品。搜尽奇峰打稿,从此开始了深入沙漠,因为当时工资低,就省吃俭用省下钱做路费,到新疆以后,想办法进入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,沙丘变化多端,的确得到一些素材,因为没有前人的示范作品,更没有前人的理论指导,所以很难,历经十多余年,也画不好。创作过程漫长痛苦、经历了无数的质疑到后来的自我怀疑、自我否定,走路、吃饭、睡觉,满脑子里都是怎样画沙漠,而冥冥之中又有股精神的动力和对艺术的执着鞭策着自己,大漠有古文明、丝绸之路,它的独特的美必须开拓,历经十余年十余次深入沙漠的漫长写生,在写生途中一次不幸跌断锁骨,忍受着剧痛,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驱车赶回乌鲁木齐,从乌鲁木齐赶回江苏治疗,数月方痊愈。一次在塔克拉玛干腹地写生,归途误入一片野树林,天将暮黑,被横七竖八的树枝、树干挡住去路,几经绕行,迷失前进的方向,宛如进入迷宫,走了许久,又回到原来的地方,他心急如焚,历经数小时方脱离险境。黄先生在困难的面前从不退让,坚持不断追求,终于在年过花甲创作出系列大漠山水画作品,利用传统技法探索,到两零零一年创造出了“沙漠皴”,并总结出画创新沙漠必须具备几个条件,第一: 谙熟中国传统山水技法,第二: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做指导,用得着的就
吸收,用不着的就不用,要有吐故纳新的冒险精神,第三要: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,进入世界第二大沙漠“死亡之海”,这是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死里逃生的地方,不像游黄山,玩漓江那么轻松自在,这里是一片如日本国士面积一样大小的茫茫沙海,也是历代画家望而生畏的地方。第一幅成功的沙漠作品是《静静的漠野》,这幅作品有点沙漠的感觉,也是比较满意的一张画。退休后,多次深入沙漠,到巴丹吉林去写生,画出了很多别开生面的作品《丝绸之路风光》、《岑參诗意》、《路漫漫》、《大漠明珠莫高窟》、《漠野新绿》、《踏雪远行图》、《丝路驼铃》、《丝路孔雀河》、《张骞出使西域》……
黄先生冒着生命危险他造出的大漠山水,受到评论界高度评价,他们指出:黄教授的大漠山水作品与哲理相通,是其艺术品格和高尚人格的物化和展现。以厚德载物之情怀在传统中探索创新,作品既蕴涵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,又具有个性张扬的的现代审美精神。薛永年教授撰文写道,黄名芊大漠山水画,穷大漠之神变,测瀚海之幽微,不是陶情于南方的山明水秀,而是沉醉于戈壁流沙的震撼。他以宏大的气势,神奇的韵律,流沙的质感,历史的回声,荒漠的生机,时代的审美,表现了天地的大美,倾注了讴歌敬畏自然,追思历史,赞颂开发大西北的激情,他以传统为根,但向大漠追魂,以求新带动求好,以当代群体的认知和感受,赋予山川以新的审美经验,形成了语汇新颖单纯艺术风格强烈的自家面目,赢得业内外的称赞。
黄名芊一直致力与公益事业,爱心公益书画作品捐赠:纪念南宋文学家、豪放派词人辛弃疾、纪念毛主席诞辰120周年、邓小平诞辰100周年、彭德怀元帅纪念馆、刘伯承元帅、河南涉县八路军129师纪念馆——太行颂——文化园《将军碑林》,捐助修建杨开慧烈士陵园,关爱留守儿童,关爱乌鲁木齐SOS孤儿村,关爱捐助江苏地区100名伤残军人,并向宋庆龄基金会——大爱之光幸福妈妈、雅安地震灾区、广西桂林兴学重教、灾区儿童、无锡残疾人、农村孤寡老人、